2006年2月國家統計局公布,我國七大水係的411個水質監測斷麵中,有41%的斷麵滿足國家地表水3類標準,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;32%的斷麵為4~5類水質,上升2個百分點;超過5類水質的斷麵比例占27%,下降1個百分點。
2003年度七大水係407個重點監測斷麵中,38.1%的斷麵滿足Ⅰ~Ⅲ類水質要求,32.2%的斷麵屬Ⅳ、Ⅴ類水質,29.7%的斷麵屬劣Ⅴ類水質。其中七大水係幹流的118個國家控斷麵中,Ⅰ~Ⅲ類水質斷麵占53.4%,Ⅳ、Ⅴ類水質斷麵占37.3%,劣Ⅴ類水質斷麵占9.3%。各水質幹流水質好於支流水質。
海河水係汙染嚴重,劣Ⅴ類水質斷麵占50%以上;遼河水係總體水質較差,劣Ⅴ類水質斷麵占40.6%;黃河水係總體水質較差,支流汙染普遍嚴重;淮河幹流以Ⅳ類水體為主,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質仍然較差;鬆花江水係以Ⅳ類水體為主;珠江水係、長江幹流及主要一級支流水質良好,以Ⅱ類水體為主。
按照綜合汙染指數比較,2003年度七大水係汙染程度由重到輕依次為:海河、遼河、黃河、淮河、鬆花江、長江、珠江。
與上年相比,海河、遼河和淮河汙染程度略有減輕,鬆花江、珠江和黃河支流汙染加重。
七大水係主要呈現為有機汙染,主要汙染指標是石油類、生化需氧量、氨氮、高錳酸鹽指數、揮發酚等。
主要水係
長江水係 國控監測斷麵103個,其中Ⅰ~Ⅲ水質比例占71.8%,Ⅳ~Ⅴ類占17.5%,劣Ⅴ類占10.7%。
長江水係的主要汙染指標是石油類、氨氮。
黃河水係 黃河水係總體水質屬中度汙染,44個國控監測斷麵中,劣Ⅴ類水體占38.7%。幹流22個斷麵中Ⅱ~Ⅲ類水質占31.8%、Ⅳ~Ⅴ類占54.6%、劣Ⅴ類占13.6%,幹流水質好於支流。
主要汙染指標為石油類、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。
珠江水係 珠江水係水質總體良好。33個國控監測斷麵中,81.8%的斷麵為Ⅰ~Ⅲ類水質,12.1%的斷麵屬Ⅳ類水質,6.1%的斷麵屬劣Ⅴ類水質。
主要汙染指標是揮發酚、氨氮和石油類。
鬆花江水係 41個國控監測斷麵中,Ⅲ~劣Ⅴ類水質比例分別為:7.7%、64.1%、10.3%和17.9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