嫩江和鬆花江幹流以Ⅳ類水質為主。主要汙染指標是石油類、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。
淮河水係 86個國控監測斷麵中,Ⅱ~Ⅲ類水質斷麵占18.6%,Ⅳ、Ⅴ類水質斷麵占41.9%,劣Ⅴ類水質斷麵占39.5%。
淮河幹流14個斷麵中,Ⅱ、Ⅲ、Ⅳ、Ⅴ類水質比例分別為14.3%、21.4%、57.1%和7.1%。56.8%的省界河段水質為劣Ⅴ類。
主要汙染指標為氨氮、石油類和生化需氧量。
海河水係 65個國控監測斷麵中,Ⅰ~Ⅲ類水質的斷麵占21.5%,Ⅳ、Ⅴ類水質的斷麵占24.6%,53.9%的斷麵為劣Ⅴ類水質。海河水係汙染仍嚴重,但與去年相比水質有所改善。
海河主要汙染指標為氨氮、生化需氧量和石油類。
遼河水係 37個國控監測斷麵中,滿足Ⅲ類水質要求的斷麵占29.7%,Ⅳ、Ⅴ類水質的斷麵占29.7%,劣Ⅴ類水質斷麵為40.6%。遼河水係總體水質屬中重汙染。
主要汙染指標為生化需氧量、石油類和揮發酚。
浙閩片河流 18條河流的30個斷麵中,Ⅱ類水質的斷麵占33.3%,Ⅲ類水質斷麵占30.0%,Ⅳ類水質斷麵占36.7%。主要汙染指標是揮發酚、石油類和氨氮。
西南諸河 總體水質屬較度汙染。10條河流的17個斷麵中,Ⅰ、Ⅱ類水質的斷麵占58.8%,Ⅳ、Ⅴ類水質斷麵占29.4%,劣Ⅴ類水占11.8%。紅河河口縣河段的2個斷麵水質汙染嚴重,主要汙染指標是鉛和高錳酸鹽指數。
內陸河流 總體水質良好。7條河流的19個斷麵中,滿足Ⅰ、Ⅱ、Ⅲ、Ⅳ類水質的斷麵分別占21.1%、42.1%、21.0%和15.8%。主要汙染指標是石油類。
三峽庫區水質 三峽庫區6個斷麵中,1個斷麵為Ⅲ類,其餘5個斷麵均為Ⅱ類水質。
南水北調工程(東線)沿線水質 監測12個斷麵,Ⅱ類水質斷麵1個,占8.3%;Ⅳ類水質斷麵3個,占25.0%;Ⅴ類水質斷麵有2個,占16.7%;劣Ⅴ類水質斷麵有6個,占50.0%。主要汙染指標是氨氮、生化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。
湖泊水庫
2003年度監測的28個重點湖庫中,滿足Ⅱ類水質的湖庫有1個,占3.6%;Ⅲ類水質湖庫有6個,占21.4%;Ⅳ類水質湖庫有7個,占25.0%;Ⅴ類水質湖庫有4個,占14.3%;劣Ⅴ類水質湖庫有10個,占35.7%。
太湖 太湖湖體汙染較重,監測的21個點位中,無Ⅰ~Ⅲ類水體,屬Ⅳ類、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點位比例分別為14.3%、14.3%和71.4%。但比上年相比,太湖湖體水質有明顯改善。主要汙染指標為總氮和總磷。湖體營養狀態指數為57.8,仍處於輕度富營養化狀態。